四川农村日报20251124期
科技引领产业融合 富顺乡村活力满满

□张茂 特约通讯员 刘瑞 许鹏

  眼下正值小春作物播种时节。11月21日,笔者在富顺县的田间地头看到,处处跃动着人们忙碌的身影。一曲以科技引领与产业融合为主旋律的乡村振兴交响乐,正在这片土地上欢乐奏响。

技术落地
柑橘产业焕发新生
  在板桥镇柑竹湾村,一片120亩的甜橙园果香宜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甜橙园作为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通过引进“爱媛38号”、金秋砂糖橘及“091无核沃柑”等优良品种,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简易修剪方法和绿色防控体系,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科技化的转身。
  专家团队的全程支持,让每一项技术都精准落地。“线上指导+线下实操”模式,确保了技术规范的准确执行,加速了科技成果的熟化与推广。2024年,该示范基地柑橘总产量达到20万斤,产值超过32万元,带动了当地柑橘产业的全面升级。科技的力量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智能耕种
“新农人”引领潮流
  在代寺镇李子村的田间,张燚操控着无人驾驶旋耕机作业,成为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弄潮儿”。从外出务工者到农机领域的深耕者,再到如今的“科技农夫”,张燚的耕种之路充满了对农业现代化的执着追求。他还创办了一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农业耕、种、防、收全流程,为当地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装备支持。
  2024年,张燚流转230余亩土地,种植玉米、大豆和蔬菜,引入无人机、无人除草机等先进农机,实现收益48万元。他的探索并未止步。今年,他在李子村创新推出旱地粮经复合种植“2+ 2+1”模式,预计实现种植产业收入12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400余名村民就业。

产业融合
“粮+桑”强村富民
  赵化镇铁龙村则采用“粮+桑”方式,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的新路子。村里整合资金700余万元,建成连片桑园2000亩,配套建设标准化蚕房与小蚕共育室,(紧转02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