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涵 刘佳
在科技赋能农业的时代浪潮中,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成为西部农业创新发展的耀眼名片。立足当下,作为承载成都农业“立园满园”任务的9大园区之一,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如何持续释放创新活力,在产业生态构建、尖端资源汇聚、服务效能提升、新兴业态培育上做出精彩文章?
带着疑问,本报记者专访了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黄小军。
记者:“立园满园”行动中,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从哪些方面提能攻坚?
黄小军:第一,园区围绕主导产业、紧扣“镇园之宝”抓“链主”,坚持“亩均论英雄”导向,加快推进产业化项目,尤其是重大和高能级项目、顶尖人才团队招引工作,持续推动产业能级提升。第二,充分发挥“园区吹哨、部门(镇街)报到”机制优势,下沉项目建设一线,全力做好园区内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促进计划内重大项目梯次递进,推动园区示范场景呈现。第三,对接高校院所专家教授,组建农科园专家顾问团,为园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依托专家顾问团和产业联合会,搭建集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创新应用、数字赋能、品牌推广于一体的农业产业链产业协同平台,不断优化提升企业服务质量。第四,主动向市级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对接,推动园区在总体定位、产业结构、空间优化、运行机制上提能升级,加快推进园区申报各项工作。
记者:紧邻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园区如何用好创新资源、人才要素?
黄小军:进一步优化成都国家农高区空间布局,丰富产业端、研发端、应用端项目场景,推动重点产业串珠成链,实现技术协同、业务协作、价值贡献,以科研指导产业。以产业反哺科研,进一步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不断深化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推动校院企地人才“三向交流”,积极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加快打造西部领先的现代都市农业高地。
记者:结合园区已经形成的都市农业优势发展格局,如何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文章?
黄小军:通过农业科技特质赋能,结合川西农耕文化及花卉园艺产业特色,形成具有温江特点的农文旅融合品牌。提质温江花木创意设计、花卉艺术影响力,叫响温江园艺品牌。深挖川派盆景文化内涵,持续优化盆景产品结构,推动传统基地拓展成新消费场景,持续提升“川派盆景”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创新发展“林盘+”乡村民宿、文创、科创、餐饮、休闲、康养等新业态,打响温江产业林盘农文旅品牌。
记者:下一步,园区将会有哪些创新谋动、前沿布局?
黄小军:将坚持以抓工业的思维抓农业,聚焦品种选育、品质管控、品牌建设,精准绘制产业图谱,分类培育“镇园之宝”,聚集“四上”企业、涉农高新技术企业。聚焦一二三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推动园区研发的优势品种在全川推广,延伸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深化农商文旅体康融合,持续以商业化逻辑打造“园子变景点、园区变景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