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20250704期
金温江 何以都市现代农业硅谷


天府粮仓温江稻菜现代农业园。


园区里的移动式智慧植物工厂。


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涵 刘佳

三 年 成 果
  园区涉农科研院校拥有涉农科技成果3574项、企业涉农科技成果298项,对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起着头部引领作用。

一 个 细 节
  卓豪农业入驻园区前,想为新品种、新材料做品种分子鉴定,需要从市区到邛崃,来回至少要花费一天时间;同链条农科企业入驻后,只需要带着材料下个楼,就能完成品种分子鉴定。

3 + 1
企 业 服 务 机 制
  服务模式按产业分类为三级,切实推进企服工作由无差别服务向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转变;系统梳理形成一个《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制度》,向企业主动问需、积极帮办、全程陪办。

  岷江水温情滋养,亚热带季风吹拂,千里沃野平而阔,金温江美名传唱百年,在四川家喻户晓。“金温江的‘金’,现在是科技含金量的‘金’。”温江区万春镇高山村村民张友树点赞道,而他说的,就是家旁边的成都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下称“温江农科园”)。2024年,该园区企业总营收突破92亿元。
  农业科创,温江何以“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国家级农业科技引擎的建设定位、成都市后花园“大城市+大田园”优越区位、背靠四川农业大学与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14所涉农高校院所和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创资源专家团队,多项农业产业倾斜的政策优惠,让温江农科园在成都市“立园满园”行动浪潮中,坚定承担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任务的决心。
  成都农业科创园区众多,唯温江农科园定位国家级,底气何在?6月底,记者跟随温江农科园管委会工作人员进园区、访企业、看市场,一探究竟。

谋当下眺未来
农科创新重塑农业生产逻辑
  “近三年来,园区涉农科研院校拥有涉农科技成果3574项、企业涉农科技成果298项,对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起着头部引领作用。”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黄小军说。
  今年4月,成都印发《成都市农业园区“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2025年工作要点》(下称《立园满园2025工作要点》),提出重点发展温江农业科技服务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体量的特色产业。
  农业科创成果如何真切服务实际生产?小春作物收割季,温江农科园把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现场培训开办在田间地头。和盛镇东宫寺社区农户杨永把各环节的机械化操作都录成小视频、保存在手机里反复查看学习。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装备所所长孙聪说,以温江农科园为窗口,现代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技术在粮油作物生产中的集成应用效果得以面向广大种植主体集中展示。该院研究员杨进补充道,通过对全产业链进行研究,对粮油烘干、仓储技术等进行智能提升,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机械,在温江试验成功后对外推广。
  在川农牛科创庄园,全省唯一有色带香杂交糯稻新品种“红香糯”发力分蘖。育种、栽培、加工端不拘于初加工产品,它将在今年全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化身红香糯纯酿米酒、糯粽等高附加值产品,为种粮农户带来更高收益。
  记者还在温江农科园看见了农业的“未来模样”:占地仅27平方米的卡车集装箱静静矗立,内部却是颠覆想象的“植物工厂”,四层立体栽培架上,LED光源精准调控着光谱,营养液无声滋养着草莓植株。这片袖珍空间年产草莓4000余斤,产量竟是大田的30倍。
  当前,农业科技“研发在温江、转化在川渝、辐射大西南”的创新格局,在温江农科园逐渐形成。

立体协同招商
“链主”带动配套促进成果转化
  作为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企业在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吸引“链主”龙头企业入驻、畅通上下游企业连接、激活园区产业助推力,成为推动“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首要举措。
  2022年,四川现代种业集团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温江注册成立,带着生猪、水稻、油菜、玉米、蔬菜5大团队40余名种业领军人才,成为首批落地温江农科园的“链主”龙头企业之一。“已育主要作物新品种4个、突破性种质材料近20份,研发的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品种全省领先,育成行业首例花油兼用彩花油菜杂交种‘天彩油1号’和全省首批高油酸油菜品种‘川创油3号’。”四川现代种业集团科技创新中心执行董事赵云介绍,这些前沿成果正从温江走向全省、全西南,甚至全国。
  2023年,另一个育种“大厂”四川卓豪农业有限公司(下称“卓豪农业”)立足自身实际需求,主动对接进驻,建起科创园。
  卓豪农业副总经理徐德华介绍,占地200余亩的科创园功能清晰:水稻示范片种植23个品种,品种繁育区集中上万份材料和新组合,还专设蔬菜筛选示范采摘区。去年,这里诞生2个国审和1个省审作物品种,今年又有14个参试或在试、2个申报审定。“链主”龙头企业加持下,温江农科园虹吸效应更显。短短数年,温江农科园农高创新中心一期吸纳现代都市农业、花卉园艺、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上中下游农科企业28家,载体去化率92%,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徐德华提到一个细节。卓豪农业入驻前,想为新品种、新材料做品种分子鉴定,需要从市区到邛崃,来回至少要花费一天时间。温江农科园吸引了成都天成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同链条农科企业入驻后,卓豪农业育种工作者只需要带着材料下个楼,就能完成品种分子鉴定。
  去年印发实施的《成都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促进办法》明确提出,鼓励园区企业依法组建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为此,在园区、相关部门指导下,企业自发在全省率先成立园区产业联合会,为现代都市农业企业搭建交流平台、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助力加速打造西部领先的现代都市农业高地。

优化营商环境
农业科创企业朋友圈扩列中
  《立园满园2025工作要点》还提到,要加大设施农业企业的引育力度,重点引育高密度养殖等高市场价值项目,为一产业增长奠定基础。这与园区一直以来的做法不谋而合。“企业对接招引从未停歇。”管委会招商部负责人周志雨介绍,仅今年以来,园区深化“立园满园”行动,开展或参与“聚智汇力·筑梦未来”、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多场投资推介会,达成系列项目合作意向。
  通过项目集中签约,园区吸纳四川金牌农业总部基地项目、成都川发万佳农产品智能生鲜柜集散中心项目等一批项目,涵盖医药健康、现代都市农业、绿色食品等领域,总投资超2亿元,实现朋友圈再扩列。
  园区通过主动靠前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活动,现场为中农润泽、花仙境等企业面对面答疑问、讲政策,开展系列活动,不断深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为让企业“宾至如归”,园区创新实施“3+1”企业服务机制——服务模式按产业分类为三级,切实推进企服工作由无差别服务向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转变;系统梳理形成一个《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制度》,向企业主动问需、积极帮办、全程陪办。“咨询类诉求当场或当日就办结,求助类诉求分级研判及时办理反馈,很贴心。”成都花仙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邬晶说,园区还向企业释放政策红利,用好专项扶持资金,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拿出土地用地保障,精准助力企业发展。
  致诚服务换来建设的顺利推进。园区在建国际领创智慧数字设施农业植物工厂中心产研园项目,核心部分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即将开始设备安装;四川农业大学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北校区(二期)等项目建设现场,各项工作开足马力进行……“锚定成都首个百亿级农业园区目标,都市现代农业硅谷在金温江拔地而起。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新优势和行业优势,围绕‘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科技服务、花卉园艺、农文旅融合’等方向,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黄小军感慨,当创新科技扎根土地,农业终将成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