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裴玉松 苏杭
12月5日,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万千蝶变乡村行”2024 中省媒体采风活动在南充市仪陇县铜鼓乡龙家店村圆满收官。3 天时间里,中央、省级媒体记者们,走进成都市金堂县、绵阳市涪城区和南充市仪陇县三地10 个有代表性的点位,实地触摸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脉搏、感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挖掘四川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经验做法。
从金堂县的油橄榄,到涪城区的蚕桑,再到仪陇县的柑橘产业,农民日报记者朱怡发现,乡村特色产业正在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感觉各地的产业都十分有特色,群众带动上也有一些出彩的举措。”朱怡说,希望这些地方在经验做法提炼、龙头培育、延伸精深加工链条等方面持续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村活力。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科技报记者王金鹏长期深耕农业科技领域,这次采风活动特别留意各地如何运用科技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粮食生产等的举措。金堂县油橄榄从100多个品种里选育了6个优良品种、涪城区蚕桑龙头企业生产的生丝100%达到6A超高品位、仪陇县开展油菜高产攻关……王金鹏细数在一线采集到的鲜活素材。“未来,无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乡村产业发展,希望各地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他说。
从建设美丽乡村,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四川的乡村发展正不断实现“美丽蝶变”。“一路走来,感觉乡村越来越美了,乡村越来越有活力了!”第一次参加“万千蝶变乡村行”的主题采访活动,四川发布记者李长浩感到收获满满。在金堂县红旗村“盘海柚里”农旅融合示范区,当地创新乡村消费新场景、激发了乡村消费新活力;在涪城区丰谷镇水塘村,当地因地制宜打造了“农科文旅商”五态融合的农业主题公园,实现了村美民富。李长浩告诉记者,自己将用镜头和笔记录四川乡村的好样子,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最终助力当地发展。
四川手机报记者刘瑞强也有同样的感受。“产业兴才能万事兴。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好特色产业,不断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好建强村民满意的幸福家园。”他说,通过本次采风活动更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要力争把各地的好经验、背后的好故事传递给更多人。”
“这是农业科技与生态的完美呈现,也是三产融合发展的生动诠释。”在涪城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瑞丰中升农场里,“生猪橱窗”给四川电视台记者施源留下深刻印象。“园区不仅实现了粮食作物种植规模化,还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提升了附加值。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科普教育的兴起,也为园区增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她希望通过此次采风,挖掘更多农业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创新实践,展示乡村的新面貌和新气象,激励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