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20230609期
三台答卷:让种粮插上科技翅膀




地处三台县建平镇四季村的再生稻试验田。

    

□徐灿红 张雪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邓嗣华 周金泉 文/图
  行走在川中丘陵西北部,涪江两岸,人们一代一代在这里精耕细作雕琢出的大地景观让人不禁感慨。
  5月底,从涪江岸往中江方向走,进入三台县建平镇四季村,只见一处小山坳,被齐整的田地填得满满当当,好似一幅山水田园画。其间,一大片稻田占住C位,秧苗已齐小脚高,阳光下,绿油油地泛着光。
  这不是一块简单的稻田。去年金秋,这块稻田试验“再生稻集成技术”,亩产突破了1100公斤,成为“吨粮田”。
  更重要的是,这片地的实践,把四川再生稻传统种植地理位置向北推进了近100公里。
  这,就是我们看见的三台。三台是大县,粮食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油料作物大县,具有农业本底优势的人口大县,在四川县域经济强县版图中,排在农产品主产区类别榜首。
  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大县如何大作为?5、6月间,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天府粮仓与我们的担当”一线调研采访组行走在三台,试图从“粮”“地”“链”三个字三个细节阅读“三台答卷”。

关 于 粮
再生稻“北上”的故事
  正值夏季“双抢”农忙时节,随着34万亩小麦、68万亩油菜抢收完成,40万亩水稻田正接力成为“装扮”三台田野的主角。
  我们见到的四季村这片稻田,20多亩,只是三台40万亩稻田中的“小不点”。这个“小不点”,却很不简单——这里正在进行的是再生稻“北上”试验示范。
  再生稻,是在头茬水稻收割后,留下水稻桩进行第二次生长,实现“一种双收”,作为一种水稻稳产增产技术,对提升粮食产量意义重大。
  然而,因为再生稻特殊的气候要求,并非所有稻区都能种植再生稻。传统再生稻种植区在我省主要分布在川南、川东南,那里也是我国的再生稻主产区。按业内说法,成都金堂线即是北限。
  去年,三台县联合本土农业科技企业台沃公司攻关,在四季村开展再生稻种植试验成功,突破了这一北限,实现了高产。
  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当时测产的数据显示,再生稻亩产330多公斤,加上第一季中稻收获,总共亩产超过1100公斤。
  这一产量意味着什么?当前,即使是超级稻,一般亩产800公斤左右,冲刺1000公斤的品种非常少见。“水稻收割一次,产量突破一两百斤非常困难,在再生稻上寻求增量,两三百斤都有可能。”台沃公司技术人员林玉祥解释说。
  今年,试验继续,这是一个不断淘汰、选择最优的过程。“我们持续从品种筛选、茬口衔接、高产技术集成等全流程展开研究。”台沃公司总农艺师曹均成说。
  “今年目标总亩产1200公斤”,林玉祥充满信心。
  “为给后期蓄留再生赢得宝贵时间,我们移栽大田的时间比其他地方更早。”林玉祥说,移栽大田1个多月后,当前水稻正进入生长关键阶段——分蘖期。  
  此时,林玉祥和其他农技人员随时守候稻田,定期观察水稻分蘖情况,主动介入调控有效分蘖,使水稻获得充足营养。
  经林玉祥提醒,我们发现稻田里的不一样:绿油油的秧田里到处插着1米多高的细白杆,“这是定位杆,让我们精准定位查看每一处秧苗的分蘖情况。”林玉祥解释。
  从移栽时间更早更精准,到小小“定位杆”应用,这些小细节都透露出,要突破北限摆脱传统种植束缚,在再生稻近200天的生长周期里,需要科学的眼光和科技的手段一路守护。
  筛品,淘汰20多种,最终选择了新育品种;育苗,实现了工厂化育秧;耕作,实践了全程机械化。在曹均成口中,还有更多专业介绍:土壤配方,施肥方式,种植密度,各种变量,更多梯度,更多对照组等。
  “目前,再生稻在三台县还处于小面积试验阶段。”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次勇介绍。实际上,我们调研了解,即使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由于三台县是油料大县,也很难大规模地发展再生稻,因为再生稻收获期可能延长到 11 月,油菜10月下旬就要种植。
  那么,三台试验意味着什么?显然,三台并不是着眼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一成果预示,川中偏北乃至川北地区都可以推广再生稻。
  就此,绵阳市预测适宜区域达20万亩,我省再生稻蓄留总面积常年是450万亩左右,未来有望扩种至1000万亩以上。那么,仅以再生稻二茬稻最低标准亩产200公斤计算,扩种500万亩,将增产粮食10亿公斤。
  去年现场测评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马均就曾评价:这是提升四川全省粮食产量、农民增收的很好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 于 地
撂荒地“复活”的故事
  “这是一片好地。”站在再生稻试验田边,曹均成感叹。四季村两座山坳间精耕细作的这片田地就是台沃公司在这里建起的200多亩中试基地,曹均成多年参与,再生稻试验田只是其中一部分。
  离开四季村,我们继续行走在三台丘陵间,感受这里的耕种者,和曹均成一样,对这片土地有着充分认识和情感。
  断石乡,数百亩坡地上,一大片嫩绿的高粱苗规规矩矩扎根于红土地中,长势喜人。“这里曾是一片撂荒地,杂草灌木丛生。”听着乡党委书记李海军的介绍,很难想象出它曾经撂荒的模样。
  由于多重因素叠加,撂荒地成为农村治理的一个突出问题,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对于断石乡来说,解决撂荒地问题同样刻不容缓。
  飞凤村就是一个例子。村里没产业支撑,没交通优势,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村里部分耕地撂荒没人管。
  2022年,三台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撂荒地整治十条硬措施》,政策倒逼,飞凤村必须面对现实。
  飞凤村外出考察,了解绵阳君腾农业公司(以下简称“君腾”)发展订单农业,种植高粱效益可观。在乡党委政府帮助下,飞凤村引进该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全托管种植模式,村民以闲置土地入股村上的合作社,合作社再将土地全托管给君腾经营,利润由村民、合作社和公司三方分红。
  “我们有稳定的高粱销售渠道。”君腾公司董事长吴彬章介绍,目前,飞凤村种植的高粱品种,主要供给大型酿酒企业。
  高粱交售前有一道烘干工序,目前主要靠自然晾晒,效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三台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给予扶持资金190万元建烘干厂,建成后预计烘干能力达到 55 吨/天,大幅提升烘干效率。
  有产业支撑,又有政策扶持,“这一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撂荒地的问题。”李海军介绍,君腾目前分两期在飞凤村流转900亩土地,其中350亩为撂荒地。
  撂荒地“复活”的故事,也在潼川镇柳林村上演。
  柳林村有一片靠近涪江的河滩地,常年河水定期泛滥,过去村民们种油菜和麦冬,躲不过泛滥期,沙土产出效益也低,改种其他品种,没经验没技术,久而久之,撂荒成了既成事实。
  整治撂荒地,吸引来了重庆潼南有技术有市场的萝卜种植大户米海龙,在村上流转了800多亩河滩沙地,套种玉米萝卜,空档期正好躲过泛滥期。
  和吴彬章一样,米海龙也有稳定的北京、天津等地销售市场,今年年初萝卜收获时,“很畅销,每亩白萝卜纯收入基本能增加1000元左右。”米海龙说。
  增收有保障,地自然用“活”了。2022年,三台整治撂荒地1.99万亩,并实行动态巡查,坚决防止“二次撂荒”。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不但不能让耕地撂荒,还要向荒山、荒坡、荒滩、废弃宅基地等资源要地。三台县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县近三年耕地面积连续增长,“去年新增耕地就有2640亩”。
  目前,三台全县耕地面积153.97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96.86万亩。
  这不是枯燥的数字。行走在三台,每个人都告诉你,三台人勤劳,爱这片土地,精耕细作,能耕,绝不让它荒着。

关 于 “链”
农业企业做强的故事
  认识川中丘陵、涪江两岸的三台,肯定不止于农业,但我们“天府粮仓与我们的担当”调研采访组行走在三台,2659平方公里的土地,总感觉四季村小山包间那片小小的地是一个绕不过的观察点。
  这个点的确很有代表性很有观察的意义,无论哪一级来三台考察学习,只要涉农,必看这个点。这个点的背后,是一家叫“台沃”的公司,台沃,三台沃土的简称。
  我们对三台粮食生产实践全方位调研,每个环节上都能遇上它。育种,再生稻“北上”试验用的就是它自己培育的、获得四川省“稻香杯”一等奖的品种;育秧,建了数字化育秧工厂;植保,建了全省最大的无人机植保学校;我们了解三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情况,遇人举例就是它。
  从一个最早生产肥料只关心土壤的公司,到提出要“成为我省农业种植业全产业链服务领军企业”,它就土生土长在三台。
  三台成就了本土农业企业,也成就着外来农业企业。
  我们走进三台芦溪镇,中国(绿溪)优食谷国际食品产业城和“中国高端食品的领导者”的标识都很明显,这是三台引进“铁骑力士”公司刻下的印记。
  具有30多年历史的铁骑力士是一家饲料企业,2017年落户三台建起绿溪优食谷,就是这一年,它提出了新的战略口号,要做“中国高端食品的领导者”,布局从饲料到养殖到食品全产业链。
  无论台沃,还是铁骑力士,观察它们在三台的产业实践,有一个关键词“链”,都实现“链”式发展,成就了全产业链布局。
  很明显,这两家企业的发展实际,只是三台“链”式战略的一个实际表现。
  我们继续走访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和中国麦冬博物馆,从中寻找“链”的踪迹:
  作为全省生猪出栏第一县,三台把这一优势向前延伸成“链”,谋就生猪种业创新;作为“中国麦冬第一乡”,三台把这一优势向后延伸成“链”,谋就麦冬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和文旅融合。
  三台县委主要领导还告诉我们,着眼于做大健康食品产业,目前正在和相关机构合作,制定预制菜产业规划,把“县域经济领跑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这一优势向终端延伸成“链”,迎头赶上预制菜这一未来万亿产业的新风口。
  为 了 更 充 分 理 解 这 个“链”,我们在三台县委的战略谋划相关表述中寻找答案:“走基于农业优势和人口红利的工业强县之路,把农业优势转化成工业发展、产业发展胜势。”
  我们由此得到一个结论:正是“基于农业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发展之势,实践“链”式思维,推动“链”式发展:产业链、科技链、品牌链、文化链,还有创新链。在这些“链”上多点发力,从而实现三台作为农业大县的大作为大担当,这是三台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中的路径选择,更是责任担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