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光驱散晨雾,揭去笼在河面的神秘面纱,露出与天空一色的碧蓝江水。江水浪波微微,粼粼闪烁。这,就是我的故乡:“中国银耳之乡”通江——一个充满我童年回忆的地方。
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特殊的地理条件让通江成为中国唯一的“银耳之乡”。奶奶从小生在通江,长在通江,喝银耳汤长大,种银耳,采银耳,也熬得一手滋味鲜美的银耳汤。我在成都上学后,就再也没喝过通江特产的银耳汤了。这带有故乡味道的银耳汤,着实让我想念不已,也想念着童年时在故乡与银耳汤有关的往事。
小时候,我每次生病,总是没有食欲。奶奶就烧起炉灶,为我熬一碗银耳汤。我呢,懒懒地躺在椅子上,眯眼望着远处镀着金边的青山,听着邻居们寒暄,闭眼慢慢沉沉入睡……
当阳光从橘红褪到金黄,当白雾从我家烟囱中升起,我就知道,银耳汤熬好了。原本蓬松洁白的银耳褪去稚嫩,变得透明又有嚼劲。泡在水中,若隐若现,与那红红的枸杞搭在一起,便如小女孩的褶皱裙上点缀了几朵小红花,朴素又艳丽。银耳本无色无味,吃起来滑腻爽口,软糯与脆爽交织在一起,口感独特,却能深触你的味蕾。若是再加点儿冰糖,那便是巧克力配牛奶也没有这般完美了。银耳本无味,一丁点儿的糖就足以让一碗银耳汤清甜可口。说来神奇,喝完这银耳汤后,我不振的食欲就会好起来,活蹦乱跳与平时没有两样了。
一年寒假,我因期末没考好而独自在故乡散心。我守在奶奶旁边看她熬银耳汤,一边向奶奶抱怨学校生活枯燥乏味,一成不变。奶奶舀起一碗银耳汤,将热气腾腾的碗放在桌上,摸摸我的头,笑眯眯地说:“孩子,生活本来就像这银耳汤一样平淡无味。”接着,奶奶又放了几颗冰糖进去,慢慢地搅拌着:“但是啊,你要是从这乏味里细细品出一点甜,就能感受到这甜的余韵之悠长,便能支持你走很远很远。”我接过奶奶递来的银耳汤,细细品汤中之甜,嚼话中之味。
这生活的滋味呀,便蕴在这故乡的银耳汤中,含在奶奶的轻语中。
如今,只要一有闲暇,我便会和父亲回到通江,回到奶奶的身旁。走在故乡的乡间小道上,远眺着天边的晚霞,吹着清新的山风,手捧一碗地道的通江银耳汤,这清甜的故乡的味道啊,唯美,悠长……成都七中育才水井坊七年级14班 向知之指导教师 刘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