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20220930期
一篇报道让我赚了10多万

    

讲述人 大竹县芝美昕家庭农场负责人沈涛涛
  我叫沈涛涛,是一名新生代农民,从事规模粮经作物种植已有3年多时间。其间,通过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不仅自家致了富,还带动了群众增收。我可以自豪地说,是川农报让我尝到了搞农业的甜头!
  2007年初中毕业后,我先后在深圳宝安区的纸箱厂、重庆梁平的海螺水泥上班,当上了小领导,待遇不错,但我总觉得打工不能实现人生价值。2019年春节,我辞工返乡,准备自主创业,在广阔的农村书写精彩人生。
  起初,我多方筹措资金90万元,在天城镇李子村流转土地50亩种金银花,却因为采摘时节与农忙季节重合而遇到“用工难”,成熟的金银花未及时采摘,不但没淘到金,反倒亏损70多万元。
  2019年9月,我到毗邻的童家镇印盒村流转土地50亩,上年种玉米、下年种青菜。2020年7月收获的玉米效益不好,有天我在劳作间隙休息时,掏出手机搜寻有关农业信息时,无意间看到川农报刊登的《大凉山5亩甜糯玉米带来的观念之变》。看完这篇报道后,我深受启发,转念一想,我为啥不能去尝试一下呢?次年3月,我决定改种糯玉米,很快就购回“天贵糯932”玉米种。嘿!当年就见到了效益,除去所有支出,卖鲜糯玉米和玉米秸秆就赚了10多万元。
  说句真心话,此后,每每翻阅川农报,我就觉得有了“靠山”。我每天都要浏览川农报电子版、公众号以及“川观新闻·川农报频道”上的内容。稿件很接地气,越读越觉得有味道,越读越觉得可借鉴。2021年1月的一天,我从“川观新闻·川农报频道”上看到《年产值高达三千万 威远大冲村大头菜种植基地喜迎丰收》的文章,看完后我深思熟虑,决定由单一的种植青菜改为发展青菜和大头菜。面积由原来的50亩扩至1100亩,其中发动村民种植粮经作物780亩,自营的大竹县芝美昕家庭农场320亩,采用“家庭农场+农户+订单农业”的模式,实现了互利双赢。
  今年是川农报创刊70周年,我作为忠实读者,希望川农报一如既往地秉持办报风格,关注基层、关注一线,带给广大读者更多的收获、更完美的阅读体验。(特约通讯员王晓林 采访整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