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20220923期
昭化 奏响“田园牧歌”绘就“振兴画卷”


昭化韭黄大获丰收。


昭化区磨滩镇稻鱼综合种养基地。


清水镇王家贡米收割现场。

    

□杨黎明
  天刚泛白,秦岭南麓,1.2万亩现代农业园生机勃勃,辣椒区温度32℃,湿度64%;小白菜区温度28℃,湿度67%。打开手机上的“智慧农场大数据分析展示系统”,梁波对园区每一片作物的长势了如指掌。
  “通过收集二氧化碳、水土、温度、湿度等科学数据,提供指导及预警服务,实现高效绿色种植。”这位来自广元市昭化区双凤现代农业园的技术管理员,正变身为“现代农夫”,解锁“科技+农业”新玩法。
  这是现代农业在秦巴山水间描绘“美丽振兴”的“新图景”,也是川北农旅融合发展在昭化区奏响的新时代“田园牧歌”。

秦巴大地织“金”毯 致富“韭”飘香振兴路
  最近,走进昭化镇天雄村,一垄垄韭黄整齐排开,金黄璀璨,生机勃勃。微风吹过,空气中飘来阵阵清香。
  昭化,有着上千年韭黄种植历史。在古代,昭化韭黄是昭化官民给朝廷的进贡之物,也称“贡黄”。如今,它也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佳肴。2002年,昭化韭黄被认定为国家首批无公害产品之一;2006年,昭化镇成功创建四川省韭黄标准化生产基地;2011年,“昭化韭黄”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割青的刀,必须锋利,不能钝、生锈,否则影响韭黄出芽质量;种植韭菜株的田垄,必须达到一定高度……”谈起韭黄种植,天雄村韭黄基地负责人罗元忠有着自己的一套经验。
  在昭化镇韭黄产业基地,像罗元忠这样的种植户,有30多个,都是村集体公司从村民中挑选出来,一手培养起来的本土“技术骨干”。
  “正常情况下,我们精品韭黄售价达到20多元每公斤。这些韭黄主要销售到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地。高峰时,一天的销售额可达5万元。”罗元忠介绍。
  “在基地务工,平均每个月能拿到1500元至2000元工资。”正在收割韭黄的当地村民张强武说,自从村里发展韭黄产业后,再也不用外出奔波了,就地就近就可以增加收入。
  这一片片脆嫩的韭黄,有着昭化镇乡村振兴的清晰脉络,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稻田养鱼敲开致富门 “一水两用”丰收加倍
  打谷子、逮鱼儿……连日来,在昭化区磨滩镇中华村,当地村民忙碌地收割着“王家贡米”,稻谷收割后,再捕获稻田的鱼。
  “普通的稻谷每斤售价在1.15元左右,而稻鱼共养的有机稻可以卖到2.2元。”村民马先生乐呵呵地说,“收入比原来高得多,谷子收了后,田里的鱼也能卖上好价钱。
  在“稻渔共生”的模式下,鱼为水稻除草、除虫,水稻为鱼提供生长的饲料,可以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既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可提高水稻品质。同时,通过建立稻渔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稻米的品质也得到提高。
  据悉,“王家贡米”原产于今昭化区王家镇,因其米粒细长、晶莹饱满,口感粘而不腻、油润爽口,香味浓郁、隔日剩饭不返生,富含钙、锌、硒等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高1-2倍,一度被列为皇室御用贡米。
  近年来,昭化区以推进粮油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行“公司+专合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推动、企业引领、大户带动,加快推进“王家贡米”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目前,山区稻渔综合种养已成为昭化区农业“5+3”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去年,昭化区推广山区稻渔种养 2.5 万余亩,成功实现“亩产900斤优质稻,200斤生态鱼”,优质稻谷售价达到4元/公斤,亩均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季田收益反超二季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