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20220923期
稻花香里说丰年
宣汉 加强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天生镇水稻集中育苗示范现场。


胡家镇鸭池村现代农业示范区。


高粱喜获丰收。

    

□张平 符艳
  麦穗两歧,谷粒满仓。在宣汉县君塘镇大鱼池村,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随着秋风摇曳在田间地头,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将每一粒稻谷“收入囊中”……连日来,宣汉处处都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你瞧这稻穗,籽粒饱满,灌浆足,看着喜人得很。”大鱼池村种粮大户桂刚看着眼前千亩水稻,拢起一绺稻穗,乐呵呵地说:“今年水稻行情不错,预计能收水稻600余吨,收入可达180余万元。”
  近年来,宣汉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部署,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2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46.46万亩,总产59.98万吨,为加速争创全国“百强县”、成功纳入首批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奠定坚实的农业经济基础。

稳粮扩种“夯根基”铺展金黄秋收新画卷
  近日,笔者来到了宣汉县桃花镇鼓石梁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百亩示范园,只见一串串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豆荚挂满枝头,鼓石梁村村民向以杰正忙着采摘大豆。
  “我种了40亩大豆,预计收入3万元左右。”今年,向以杰利用撂荒地种植大豆,不仅丰富了家里的“粮仓”,还鼓了自己的“钱袋子”。
  “近年来,我们镇采取大户和专合社带动的模式,整治撂荒耕地1200余亩,种植大豆4200亩,其中春大豆2800亩。”桃花镇副镇长陈旭告诉笔者,这次收获的就是春大豆,产量在28万斤左右,收入可达 100 万元左右。
  仓廪实,天下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该县按照“稳面积、提单产、扩大豆、增效益、保第一”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耕地保护提升、撂荒耕地整治、大豆油料扩种等“十大行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县整治撂荒耕地3万余亩,腾退低效经济作物5万亩。

科技赋能“添动力” 走上提质增效快车道
  “今年水稻又是大丰收,最高亩产达 776.69 公斤。”9月7日,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市统计局的专家组,来到了宣汉县君塘镇对优质水稻进行测产,当地依托高标准农田,选育优质水稻品种进行规模种植。
  来之不易的丰收背后,是科技在护航。“我家的1000亩地,种子都是‘荃两优2118’等优质水稻。”桂刚激动地向笔者介绍道,“在今年如此干旱的天气能喜获丰收,多亏了政府的技术指导,从播种到收割,全程保姆式服务。”
  “我们每年都会根据县域内不同海拔、不同气候等生长环境,对不同粮食作物进行试验,总结出‘最适’种植规模、‘最少’药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综合效益的绿色生产模式。”宣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肖红说。
  放眼沃野田畴,科技种田增效率。在今年,该县统筹安排资金 3000 万元,用于购买种子、肥料、农业机械和基础设施改善等,农业科技进步带动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升,让“藏粮于技”加速成为现实,让粮食生产走上提质增效的“快车道”。

政策扶持“新力量”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种粮有赚头!”宣汉县胡家镇黄家村村民黄伟孝算了笔账:一亩地种子80元,施肥150元,算上土地承包费亩均成本在600元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加上各项补贴,光是种水稻收入就可达 20 余万元。“现在的收入比以前在外务工翻了好几番!”
  作为“职业农民”中的一员,黄伟孝参加过多次农业技术培训。在他看来,农业技术培训就是农民致富的新路径。“经过技术培训,田埂坡头也变成了一块块沃土,可以种植玉米、大豆、高粱等粮油作物,又增加了不少收入。”
  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人才资源,大力开展政策扶持,重点把热爱农业、扎根农村、真正把从事农业当事业的农民选出来,通过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措施,造就了一大批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后备军,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培育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