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20210223期
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聚能

    

□吴明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作为四川典型丘区农业大县,三台县坚持把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不断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坚持调布局塑版图
拓展乡村振兴发展空间
  乡镇处于连接城乡、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实现乡村振兴,很大程度上要看乡镇的综合实力强不强。两项改革后,如何在新的区域版图下实现各乡镇协同发展、全域振兴,是一个重大课题。三台县综合考虑两项改革后的区位因素,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着力构建“中心带动、次级突破、全域振兴”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县域经济布局。按照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加快构建“两江四岸”并重发展空间大格局,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做大做强县城经济,充分发挥县城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芦溪镇、西平镇县域副中心建设,积极创建省级中心镇,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次级增长极;协同推进各乡镇特色发展、竞相发展、错位发展,逐渐构建起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支撑、一般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

坚持兴产业增活力
强化乡村振兴发展支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两项改革后,镇村面积和人口基本实现“双倍增”,更有利于集中发展产业。三台县将整县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持续完善麦冬、生猪、藤椒和优质粮油、蔬菜“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快构建“1+2+5+N”现代农业园区梯次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基地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着力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加快打造中国西部生猪种业高地和国家油菜良繁基地,持续巩固产粮大县、生猪大县地位。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推动农文旅体养跨界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建设一批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乡村旅游示范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对小农户的有效带动,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坚持优服务惠民生
共享乡村振兴发展红利
  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基础环节。两项改革后,镇村服务半径增大、服务人口增加,对调整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台县着力均衡配置、优化服务,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各项民生事业的热切期待,持续优化镇村便民服务站点设置,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全力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适度超前规划、相对集中办学”思路,计划将179所中小学校调减为57所,推动教育布局从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坚持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加快建设芦溪镇、西平镇等4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1+4+N”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33个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深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快构建“1+N”农村公办养老服务联合体。

坚持强引领聚合力
夯实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关系着群众的幸福感,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关系着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两项改革后,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有效优化,更有利于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三台县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优化设置村党委、村党总支,着力推广支部建在小组上,积极探索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模式,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开办法治讲堂、推广道德评议等方式,加快构建党建引领、“三治”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精心组织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高标准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着力打造一支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基层干部队伍。创新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努力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诉讼服务体系,扎实开展城乡基层治理各级各类试点示范,大力推进“红色物业”和“2+1+N”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芦溪派出所“1+ N”社区警务新模式,着力构建“派出所+群众”专群结合的多元防控网络。 (作者系三台县委书记)

关闭